站内站

第一个站内站

《佛說見正經》告訴妳為何眾生沈淪生死而不信輪回

铜雕彩绘描金文殊菩萨

铜雕文殊菩萨彩绘佛像


佛說正見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如是我聞。壹時佛在羅閱。只國精舍。正以食時。將諸比丘五百人。菩薩及優婆塞千人。皆持供養具出羅閱只城外。

  [如是我聞,佛在羅閱只國的精舍時,正值午食時,同諸比丘五百人、菩薩及優婆塞千人,持衣缽供養具出羅閱只城外乞食。]

  有大樹。名曰甘香。根深幹大。枝葉茂盛。華實紅赤。其味甜美。樹下廣平。集石為座。佛意欲止此。諸優婆塞。即敷布坐席。佛便止坐。弟子菩薩。亦皆就坐。

  [途中有壹大樹名叫甘香,根深幹大、枝葉茂盛、果實赤紅、味道甜美。樹下廣平,集了許多石頭,可以作座。佛意欲就此止路休息,諸優婆塞即敷布坐席,佛及諸弟子菩薩悉皆就坐。]

  時有壹比丘。名曰見正。新入法服。其心有疑。獨念言。佛說有後世生。至於人死。皆無還相報告者。何以知乎。當以此問佛。

  [這時有壹個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見正。心有疑惑,自言自語:“佛說人死後有後世,皆不見有人回來報告,如何知道呢?”準備以此問佛。]

  未即發言。佛已豫知。佛因先言。諸弟子。此樹本以壹核種。四大胞毓。自致巨盛。覆爾所人。本為核時。根幹葉實未有未見。至得四大。因緣相連。便生芽葉莖節華實。轉增於本。自致成樹。施布廣遠。

  [尚未發言,佛已經知道了。佛先對諸弟子說道:“弟子們!這顆甘香樹本是壹顆子核種子,現在四大合聚,巨大茂盛,覆蓋我們所有的人。當為子核時,樹根、樹幹、枝葉和果實既未有,也未見。至地水火風四大因緣和合的條件下,核種便生出芽葉莖和果實,因為核種的增長變化,才生長成如此巨大茂盛的壹顆樹,施布覆蓋這麽廣遠。”]

  初名為核。核復生芽。芽復生莖。莖復生葉。葉復生華。華復生實。展轉變易。非故不離故。而名非常名。遂成大樹。樹復生果。果復成樹。歲月增益。如是無數。

  [當初它的名字叫核或種子,核再發芽,芽再生莖,莖再生葉,葉再生花,花再結果實,展轉變易,雖然已不是原來的核,但並不離於原來的核(核與芽莖葉花實非異非不異,異者,芽莖葉花實非核。不異者,芽莖葉花實即是核。如同月於水中,是月非月,生命實相壹是如爾),隨變相而命以名,並非真實的名(實相無相,離於名相言說也)。果實再復長成大樹,大樹復再生出果實,歲月增益,循環不息,如是生長無數。]

  佛告諸弟子。欲踧集(cù jí)華實莖節根幹。更使還作核可得乎。諸弟子皆言。不可得也。彼已變轉。不可還復。日就朽敗。核轉復生。如是無極。轉生轉易。終皆歸朽。不可復還使成本核也。

  [佛告訴諸弟子:“若人欲使果實、莖、樹幹、樹根再長回原來的子核,還可能麽?”諸弟子皆言:“不可能。彼子核已經轉變,不可能再復還,將隨著時日朽敗,朽敗後其子核再復轉生,如是無盡。但無論子核如何變易再生,最終都逃不過朽敗,不能復還成為原來的子核。”]

  佛告諸弟子。生死亦如此。識神為起法。起法為癡。癡為就貪愛。癡如彼樹核。核小而長成大樹。壹癡而致多所因緣。多所因緣。本由癡出。

  [佛告訴諸弟子:“生死亦是如此,神識(心性)主宰壹切生死輪回,起因是心性的無明愚癡,愚癡即是貪愛。愚癡貪愛如同樹的核種,雖小而能生長成為大樹,壹癡而生出眾多因緣,眾多因緣皆以心性的愚癡貪愛為本。”]

  癡生行。行生識。識生字色。字色生六入。六入生更樂。更樂生痛。痛生愛。愛生受。受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緣。

  [無明愚癡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生觸,觸生受,受生貪愛,愛生執取,執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緣。]

  成為身已。有身當就老死。識神轉易。隨行而往。更有父母。更受形體。更六情。更所習。更苦樂。更風俗。都非故。便不得復還。

  [長成身體後,有身體就會有老死。死後神識隨善惡業力而去往來世,遇到有緣之父母,便有了新的父母、再受新的形體、生起了新的六根觸受,便熏染了新的習氣,另受苦樂,再加上風俗環境都和前世不壹樣了,所以便不能再恢復以前。]

  不復識故。向所新見。謂為有謂可常。著所猗呼為諦。謂無前世後世。識神轉徙。隨行而有也。識神已徙。更有父母。更受新身。更六情。更所習。更苦樂。更風俗。便不復識故。亦不得復還故身故習故所。見如樹不復還作核也

  [識之妄想分別故,有了新見知,便去之舊的記憶。以壹己所處之境的見聞覺知妄想分別知見呼謂為有為常為真諦,實乃自心所系所蔽之義。神識隨善惡業力遷徙,因緣果報,無有窮盡,更替父母、身體、習氣、苦樂觸受、風俗環境,如同鏡之塵垢,層層覆蓋,不能復前。亦不能復舊之身體、習氣、住所,如同大樹不可復為種子。]

  於是比丘見正。承佛言。起坐長跪。白佛言。我意未除未解。正要今欲發愚癡之問。願佛哀我等。為解了之。我從生已來。見人死者不少。或父子兄弟夫妻內外。或朋友相憐愛。或有怨仇相憎。死後識神。了無還面相答善惡者。何以乎。識神為何所隔礙。而不得還面報人也。願為分別說之。令我等結除疾得見諦。

  [比丘見正起坐常跪,敬佛言問:“我意惑未解除,正想要發如是愚癡之問,願佛哀湣我等,為之開解。我有生以來,見人死者不少,或有壹些是父子兄弟夫妻的,或有壹些是朋友間互相憐愛的、或有壹些是相互仇怨憎恨的。死後神識,都無有復還面見相答,這是為什麽呢?神識是為何物所隔礙而不能復還面見相答?願佛分別說之,令我等除解愚疑得以見真諦義。”]

  佛言比丘。彼識無形。至於轉徙。隨行而有。若身作福。福識轉生。亦不得還面報人也。何以故。譬如冶家洋石作鐵。已成鐵便鑄以為器。已成器可復還使作石乎。見正言實不可。石已成鐵。終不得復還作石。

  [佛告比丘言,神識無形無相,其轉生亦隨善惡業力牽系而有,非能妄意作為。若身作福,神識自隨福業轉生,亦不得復還面見報親人也。這是為什麽呢?佛以譬喻言之,如冶煉家將礦石煉成鐵,成鐵後鑄成鐵器,鐵器還能恢復為礦石嗎?見正言不可,礦石已成鐵,不能復還為礦石。]

  佛言。識之轉徙。住在中陰。如石已洋成鐵。從中陰轉受他體。如鐵已鑄成器。形消體易。不得復還故識。何以故。行之善惡。識往受之。轉化變改。如石成鐵。

  [佛言,神識離身,住在中陰身,就如同礦石已經煉成鐵。從中陰身轉易受生新的身體,就如同鐵已經鑄成鐵器。原來的形體消失改變了,不能再恢復原來的神識,這是為什麽呢?生前行之善惡,神識隨善惡業力牽系而轉生,轉化改變,就如同礦石冶煉成鐵。]

  修行五善。稟受人身。則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系閉。壹者住在中陰。不得復還。二者隨所受身胞內。三者初生迫痛忘故識相。四者墮地故所識念滅。更起新見想。五者已生便著食。貪念故識念斷。六者從生日長大。習所新見。識滅無復宿識。

  [生時修行五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來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此間,神識有六種隔礙,使得神識忘卻過去之記憶:壹是住在中陰身階段,無相無形,隨業牽引,不得復還;二是隨善惡業力投入胞胎之內;三是出胎時受擠迫劇痛忘失舊的識相;四是出生墜地忘失舊的識相,生起新的所見所想;五是壹出生便貪著食,故斷舊識;六是出生至長大,受見聞覺受熏習,有了新的習氣,所以舊的識相泯滅,無法復還。]

  諸弟子。譬如賈客周遊四方國。具見苦樂。便意思念東方壹郡國所有。已起是念。便三方念滅。生死亦如是。從是世作行往後世。受已受即生新想念。故識想便滅。如賈客惟念壹方。三方想滅也。用是六事。系蔽隔礙。不復還故識。如核之成樹。石之成鐵。變本易名。不復還面相答報也。

  [佛以譬喻言:“諸弟子們,譬如有商人周遊四方各國,俱見之苦樂風俗。若心中壹旦念想起東方國郡所見所聞,其他三方國郡之念想皆悉泯滅。生死亦復如是,從前世行作善惡至往生後世,妄想流註不息,壹旦過去即生新的念想,舊識便滅。如同客商唯念想壹方,其他三方念想皆滅。這是神識之復還舊識之六種隔礙,所以不能復還為舊的識相,如同種子長成大樹,礦石冶煉成鐵,已經變易更名,所以不得復還面見相答報也。”]

  佛言。復譬如陶家埏土為器。以火燒之。則轉成瓦。寧可使瓦還作土乎。諸弟子皆言。實不可。土已燒煉。變形成瓦。不可復使還作土也。佛言。諸弟子識神轉徙。隨行受身。如土成瓦。人無道行。不復識故。不得復還相報答也。

  [佛言:“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將土燒成瓦,瓦還可能再恢復為土乎?”諸弟子皆言不可,土已燒煉變為瓦形,不可再使其還作為土。佛言:“神識隨善惡業力牽引轉變而受他身,如土已燒煉成瓦,若人無修行之道行,就再也不能識得了,也不得復還面見相答報也。”]

  比丘。復譬如樹大數十圍。巧匠便規斲。刻鏤奇巧百種。若人欲復集聚斲柿及所刻。巧還使成樹可得乎。諸弟子言。實不可。樹已斷破。段段刻盡。枝葉槀朽。不復可集使成樹也。佛言諸弟子。識神於是世。作行善惡。臨死識徙。隨行受體。所見所習。非復故身。不可得還。不復識故面相答報也。如樹已斷不可復集使生。

  [又再譬如具數十圍之大樹,工匠將它砍下,雕琢成種種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這些器具都集合起來,還可能恢復成大樹乎?諸弟子皆言不可,樹已經斷破,枝葉枯朽毀壞,段段都已雕刻盡已,不可再集使成樹了。佛言:“神識於世,或作善作惡,臨終神識隨其善惡業力牽引而受他身,所見所行,都不能復還原來的身體,是故不不得復還面見相答報也。如樹已斷,不能將木器集合起來讓大樹復生。”]

  佛言。復譬如工師。燒砂作紅色。更轉白形。化如水。諸弟子欲令紅還復作砂。可得成乎。諸弟子言。實不可也。燒砂壹變。不可還復。佛言生死亦如是。人未有道意。無有凈眼。身死識去。隨行變化。轉受他體。所歷異世。更受胞胎。見習皆異。不復識故。如砂成紅不可復還也。

  [佛言:“又譬如化工師將砂石燒作紅色顏料,再轉為白色,再化為水狀,顏料還可能恢復成原來的砂石乎?”諸弟子言不可,砂石壹旦燒變顏色,不可復還。佛言,生死亦復如是,人因未修道力,沒有凈眼,身體死亡神識離去,隨業力牽引變化他身,種種經歷已然不同,所受胞胎已然更替,知見習氣也已然變化,所以不得恢復過去之識相。如同砂石燒變成紅色就不能復還了壹樣。]

  佛言諸弟子。復譬如水處於圓瓶。則體隨圓。徙著方器。則體復方。大小曲直。隨所墮處。諸弟子生死亦如此。識神本無。無有常形。隨行善惡。輒往受身。白黑長短。苦樂善惡。變受隨行。如水從器。或從人中所作非法。死墮畜生。合受惡體。不復識故面相答報也。

  [佛告諸弟子言:“又譬如水處於圓瓶,水體也隨著變為圓形,若是方瓶,水體則現方形。大小曲直的形狀,是隨其所處的容器中。生死亦復如是,神識本無形無相,是隨人之善惡業力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樂少,有的樂多苦少,皆隨善惡之行,如水隨器。或有人生時所造畜生業,死墮畜生道,受畜生身,不得復還舊的識相,所以也不能復還面見相答報也。”]

  諸弟子。譬如蝮育生在土中。無聲無翼。得時節氣。轉化成蟬。飛行著樹。鳴聲不休。佛問諸弟子。寧可還蟬使入土成蝮育乎。諸弟子言。實不可也。蝮育已變。去陰在陽。身形化異日當死亡。或為眾鳥所啖。不得還作蝮育也。佛言諸弟子。生死亦如此。命訖身死。識神轉徙。更受新身。五陰覆障。見習各異。於彼亦當老死。不得復還。不復識故面相答報也。如蟬在樹不可復還作蝮育也

  [又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沒有叫聲也沒有羽翼,但壹旦時節因緣成熟,便蛻變成蟬,飛行著樹,鳴叫不休,若把蟬再放進土裏,還可能使它還原成蝮育乎?諸弟子言不可,蝮育已經蛻變,脫陰住陽,身形化異,他日將會死亡,或為鳥雀啄食,不得復還作先前的蝮育了。佛告諸地言:“生死亦復如此,命終身死,神識遷徙,更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識五陰的覆蓋,知見習氣各所不同,生死更叠,不得永住,是以難有報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樹上的蟬不可能復還至原來的蝮育壹樣。”]

  佛告諸弟子。復譬如段生肉。過時不食。則臭茹生蟲。欲使還成鮮肉可得乎。諸弟子言。實不可。肉已臭敗。不能得使復成鮮潔。佛言。生死亦如此。人在世間。心念惡。口言惡。身行惡。死則識神轉徙。墮地獄身。或畜生身。或魚蟲身。所在異見。不與前同。罪網所蔽。不復識故。不得復還面相答報也。如彼臭肉不可使更成鮮潔。

  [佛告諸弟子:“譬如壹截生肉,過時不食,則臭敗生蛆,還可能使它還原成鮮肉乎?”諸弟子言不可,肉已經臭壞,不能再使復還其鮮潔。佛言:“生死亦復如此,若人在世間,身口意三業作惡,死後神識則遷徒惡道,或墮地獄身,或畜生身,或魚蟲身,其所在所見與生前相去萬裏。罪業如網壹樣覆蔽自心,不能再恢復舊之識相,更難復還面見相答報也。譬如肉已臭敗,不可復使其鮮潔。”(莫說墮入惡道,即生或病痛、或欲望、或嗔恨、或食睡時,心亦復如是覆蔽,壹心固執我意,受蔽心牽引不念舊識舊情,難能自控,生諸惡業,何況死後唯心識乎?)]

  佛告諸弟子。復譬如月晦夜陰。以五色物著冥中。令千人萬人。令夜視色物。寧有壹人。而別其青黃赤白者乎。諸弟子皆言。正使巨億萬人復無央數人。令夜觀視。終無見者。何能別其五色。佛言。若有人。把炬照之。令人觀視。可得見不。諸弟子言。人依炬明視之。皆可別五色。佛言。若愚人背炬火。進入幽冥。乃進極遠。而望欲見五色。可得見乎。諸弟子言。愚人背明向冥。愈進暗。終無見色時也

  [佛告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以五色之物放置入黑暗中,叫千人萬人來令其見物辨色,寧有壹人能分別其青黃赤白乎?”諸弟子皆言,即使叫巨億萬人乃至無央數人來令其見物辨色,也終無有能見者,況且辨別其五種顏色。佛言:“若有人以火炬照之,可以令見否?”諸弟子言,若有人以火炬明照,皆可見可辨別五色。佛言:“若有愚冥無視火炬之明照,背著火炬進入幽深黑暗中,且越行越遠,而此愚冥之人又妄欲見得五色,可得見否?”諸弟子言,愚人背明向暗,且越行愈是暗極,失方向也,終無見色之時也。]

  佛告諸弟子。人在生死。亦如此。壹切人民。蚑行蜎飛蠕動之類。已受身形。癡冥暗蔽。無有道行。不學身事意事。未得慧眼。而欲知生死所趣識神往來面相答報。如月晦夜陰欲視五色。終不得見也。

  [佛告諸弟子:“人於生死,亦復如是。壹切水陸、空行、乃至蜎飛蠕動之類眾生,已隨善惡業力稟受身形,受顛倒妄想愚癡之冥暗所覆蔽,沒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養性,未得慧眼,而想了知神識生死的趣向,神識往來面向答報,如同月晦黑夜中去辨別五色壹樣,終不得見也。”]

  若修行經戒三十七品。守攝其意。就清凈行。如隨持炬火人見別五色。人隨佛法教。則能了別死生。具見五道識神往來所墮善惡處。如炬火之照色。皆悉了見。人初不學身事意事。背於經戒。隨俗三流。快意自從。斷割真法。不信不樂。不肯奉行。如背炬入冥。疑結日甚。終無見知有解了時也。


  [如果依教奉行,堅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攝身正念,清凈梵行,就如隨持火炬之人,自然見到五色。人若隨佛聽教,依教修道,則能了生死,洞視五道神識往來的升降善惡處,如火炬明照顏色,歷歷分明。人若不修身養性,違背經戒,隨流入俗,邪命養身,割斷正法,於法味真諦,不信不樂,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汙,終究無有了脫生死之時也。]

  佛告諸弟子。莫順汝愚癡閉結之意。而不信清凈正真之道。自墮地獄。為身受痛。我故引譬。以解了汝等。常當勤力奉行經戒。以著心中。

  [佛告諸弟子:“莫要順從自心愚癡頑冥之意,而不信清凈無上真正之道,而自墮地獄,身受痛苦,我故引以譬喻讓妳等了解,妳等當勤力修行,奉行經戒,清凈梵行於心,當念念不斷。”]

  佛告諸弟子。人生是世稟受身形。肉眼所見。現在之事。父母親屬。察察了了。然不能復見知前世所從來處。於是當老死。往生後世。更受身形。則亦不能復識知今世之事也。所以者何。壹生壹死。識神轉易。十二因緣。癡為其主。懵懵冥暗。轉不識故。

  [佛告諸弟子:“人生於世間稟受身形,肉眼所見皆現在之事,父母親屬,明明了了。然不能見知前世所從何來?於當當今生老死往生後世時,再受新的身形,也不能復還了知今世之事,這是為什麽呢?壹生壹死,識神轉遷,十二因緣,無明愚癡是為其主,迷糊暗鈍,壹轉生即忘失不識了。”]

  諸弟子。譬如煮練白絲染作異色。青黃赤黑。變本易故。不可復轉還也。生死轉易。如絲受色。識無常體隨行染著。未有凈眼。不識其故心意為法所念即成。人在壹世。心念萬端。善惡報受。受新故滅。生死之法。癡暗之常然也。其欲知見生死往來。當廣學行身意之事。深入清凈。思惟本末。爾乃開寤。如臥寤也。

  [譬如煮煉白絲染作各色,青、黃、赤、黑,改變了本有之色,不可復還原來之潔白也。生死變換亦如同白絲改變顏色,神識本自清凈無染,無相無形,無有常體,亦如白絲,皆因妄想顛倒,隨種善惡業力染著而成。未有凈眼,不知心意生起緣由,心意即是系念於法相,即是對六塵境生起的我執法執妄想分別,法相乃假合假名,心意亦乃塵緣幻影。人在壹世,心念萬端,善念惡念流註不息,神識亦隨善念惡念造業受報,受新知覆蔽,舊識故滅,生死之法就是如是隱於愚癡冥暗中而成為自然常法。若欲知知壹切業因苦果的由來,當廣修學身口意之凈行,深入清凈境地,回歸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思維本末,當會自然會徹悟壹切本來,如沈睡的人醒了壹樣。]

  佛告諸弟子。識神為癡冥法。生作善惡行。死轉往受。隨善惡行而有形兆。如火得薪而見薪索則滅。意識不作善惡行則亦滅無所見。未得道者。沈淪生死。轉不識故。

  [佛告諸弟子:“神識為愚癡冥暗覆蓋而行法,生時或作善惡,死後隨業轉受往生,隨所行善惡業力而幻變萬端形狀,隨善而善,隨惡而惡。如同火得幹柴而生出不同的火苗形狀,若將柴搬走或弄濕,不具備燃燒的條件,火苗也就幻滅了。意識不著善惡時,離於分別幻境,如同火不能得薪,壹切幻境寂滅歸於清凈,無有能見所見者。未得菩提道果時,受愚癡冥暗所覆蓋,受善惡業力牽引,沈淪生死苦海,是意識轉變遷徙而不能憶得舊識相的緣故。”]

  譬如穢鏡。垢濁蔽汙。舉以向面。了無所見。意識濁蔽。生死轉徙。慘懼蔽盈。牽著殃福。不復識故。如窺穢鏡。復譬如深濁之水。雖有魚蟲。了不得見。生死錯亂。憂思蔽塞。轉生忘故。亦如濁水。譬如冥夜閉眼而行。都無所見。生死暗昧。流隨殃福。或喜或惱。綴制所受。不復識故。如夜閉眼

  [譬如布滿塵垢的汙穢鏡子,昏蒙暗沈,用以照面,了無所見。意識亦復如是,壹旦受自心妄想分別的善惡、好壞、長短等濁知濁見所蒙蔽,心有所住法,造生死之流徒,淒慘盈蔽,禍福牽連,就不再識得本來面目,如同面照布滿塵垢的穢鏡。又譬如深邃混濁的湖水,雖蟲魚遊歷其中,但了不可見。生死錯綜繁亂,憂愁與思慮蔽塞了人的心識,遂成隔胎之迷,轉世即忘,亦如這濁水中蟲魚遊歷但不得其見。譬如黑暗之夜閉眼前行,壹切不可得見。生死之暗昧也是如此,隨善惡業力之河流轉於災殃禍福,或喜或惱,即受制約,不識前世,如同暗夜閉眼。]

  佛告諸弟子。今我為佛。慧眼清凈。壹切生死。往來三界。佛悉知見。譬如水精琉璃寶珠彩絲貫之。青黃皆見。佛視生死。如觀貫珠。譬如凈水。清澄見底。其中魚蟲。皆悉裸見。佛視生死。如清水魚。譬如大橋。壹切行人。往來無絕。佛視生死。往來五道。如觀橋人。譬如高山遠望具見。佛意高遠。具知生死。無不分別。

  [佛告諸弟子:“如今我證成佛道,得清凈慧眼,壹切生死遷徙,欲界、色界、無色界往來輪回,悉知悉見。譬如水晶、琉璃寶珠用彩色絲線貫穿,青黃赤白歷歷在目,佛見生死,亦如這貫穿的珍珠壹樣,清楚明白。譬如凈水,清澄見底,其中的魚蟲、形狀畢具,佛見生死,如見清水中的蟲魚壹無遮蔽。譬如大橋,壹切行人往來不絕,佛觀眾生生死,輪回五道,如旁觀者觀橋上之行人。譬如立於高山遠望,山下壹切俱見。佛意高遠,了知生死來去,歷歷可數。”]

  佛告諸弟子。汝等當隨我教。可具知生死千億劫事。當行三十七品要行。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正道。以除意垢。消滅三毒。疑結解散。便見清凈。得佛慧意。便知去來之事。如視明鏡。壹切悉見。

  [佛告諸弟子:“妳們當隨順我的教導,千億大劫生死之事皆可俱知。妳們當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斷除意識的垢染,消滅貪嗔癡三毒,疑惑結使瓦解消散,得到與佛壹樣的智慧,便知過去未來之事,如同揩凈了的鏡子,纖毫俱現。”]

  佛告諸弟子。世人所作善惡。死之後世。亦皆相答報。但人未得三凈眼。是以不見不知。不復識其本。著在六系蔽。為肉眼行故。而不見相答報之本。謂之無有也。其未得道者。皆作濁穢之行。況沒愚癡。生死轉化。更受身形。肉眼眩惑。離故系新。四痛擾亂。終不得知識隨行相答報也。

  [佛告諸弟子:“世人所作善惡,死之後世,也都相互酬答報應,但因人沒有得到清凈的法眼,所以不見不知,不再識得其本來面目。由於有六種隔礙,只憑肉眼,看不見酬答報應之本,妄說沒有三世因果。未得道者,常作濁穢之行,為愚癡所沒,生死轉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識,離開舊的身體系縛於新的身體,為生老病死四痛所擾亂,終究無法得知神識隨善惡之行所受之業報。”]

  令現世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憐。或相憎。此則宿行答報之驗。為無有三凈眼故。不見不知。便結在疑壹切人已來生是世。本與癡俱。無有道意清凈之行。而欲望知前世之事。識反報之效。譬如無手欲書無目欲視。終不能也。

  [現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憐,或相憎,皆由宿世所作善惡之行酬答報應也。因未得到清凈法眼,故不見不知,便結疑壹切今世來生因緣果報。人本因愚癡妄想而投轉生,顛倒妄想與生俱在,若無修道之意清凈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認識報應的業果,就如無手想要寫字,無眼睛想要視物,終是不能的。]

  故佛出世。敷現經道。以解人意。其欲知見。識神往來。生死所受者。當隨佛教行三十七品。智度無極。撿意敕意。調意正意。入禪三昧之妙。乃可具知。識神所墮。去來之事耳。汝諸弟子。當勤學知身事意事。具了諸對。至則滅除之。不為亂誤。堅固於正法。如此莫休汝所疑問。即可解了

  [故佛陀出世,闡揚經道,開解人意,想要親見了知識神於生死之間的來去,應當隨順佛所教導的三十七道品,收攝身心,證入禪定三昧,方可具知,識神的來去。妳們諸弟子,當勤學修行身口意三事,堅固正法,不為誤亂,至功夫圓熟滅除穢意,如此於歸於清凈自心,莫須疑問,壹切生死由來皆悉知解。]

  佛告諸弟子。識神有名無形。隨善惡行。依四大為體。初生身小。諸根未具。識見復小。所知未備。及其長大。六情具足。識亦隨體。愛欲諸習。日生盛具。至於衰老。四大羸臞。識亦不明。六情減少。現居壹世。變易無常。不如其故。生所習見。老如忘之。況更異世。陰胎系蔽。未得道意。癡行惑穢。欲見意識往來。面相反報。不可得也。人無道行。而望見知宿命之事。譬如暗夜貫針。水中求火。終無見得。

  [佛告諸弟子:“識神但有名無形體,隨善惡之行,依地水火風四大為體,剛出生時身體尚小,六根之能未俱備,識見也小,所知也不多。但隨著長大,六根之能具足,識神亦隨身體,熏習種種貪愛欲望,日漸熾盛,到年老之時,四大所成之身逐漸朽壞,識神亦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漸衰退。人居壹世,歷種種無常變化,壹生中的所見所行,年老時也都忘了,況且前世之事呢?陰胎系縛障蔽,若未得道意,皆為愚癡迷惑穢意所系蔽,想見識神之來去,面回報告,不可得也。人若無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譬如暗夜裏穿針,水中求火,終究不能見,不可得。”]

  汝諸弟子。當勤行經戒。深思生死。本從何來。終歸何所。何因往來。所緣何等。諦如思惟空無之法。得凈結除所疑自解。佛說經竟。見正等五百人。及諸優婆塞。悉得須陀洹。諸菩薩皆得不傾回三昧。各起繞佛三匝。頭面著地。作禮畢竟。悉從佛俱還精舍。

  [諸弟子,妳們應當勤行經戒,深思生死從何而來,終歸何處,何因往來,所緣是什麽。仔細地思維空無之法,得到凈眼斷除結使,則所疑自解。佛說此經已,見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諸居士,皆得初果,諸菩薩得不傾回三昧,各起繞佛三匝,頭面著地,作禮畢竟,悉隨佛俱還精舍。]


相关链接----公司简介:

      福建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占地30亩,座落于东海之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专门承办国内外名山胜迹、宗教寺庙、道观的铜佛像、铜神像设计、施工、安装一条龙服务。

相关链接:

       本公司首席设计师任金鹏,是知名佛教造像工艺师,在继承传统雕塑工艺,吸收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引进台湾、日本等造像、贴金工艺,依《造像度量经》,辅以佛理为指导。多年来,公司全体员工诚心雕塑,仗佛力加持,始终不违佛意,不负佛恩,所造诸佛菩萨圣像,皆如法如仪,皆相好庄严,栩栩如生,让赡礼者生欢喜心和恭敬心!

      大庄严人以“弘扬佛教爱心,创建名牌精品”为宗旨,在祖辈影响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家实力雄厚,质量上乘之佛像制造企业、追求精致完美为目标,注重商标品牌建设。

      热切欢迎海内外高僧、信徒洽谈定制或现场加工,诚信为本。奉佛道德、功德无量。1556093210638971.png




cache
Processed in 0.01026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