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站

第一个站内站

文殊的思想

第壹大乘經的發起和組織者:大乘經裏稱文殊為“法王子”、“導師”。這壹尊稱在佛弟子中是少見的。漢地流傳的壹些重要的大乘經,基本上都是文殊發起的。在《華嚴經》裏,文殊是青年的導師,他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比丘等那樣,整天坐在大樹下面。要學習佛陀那樣至高無上,修集善根,見佛聞法,學六波羅密,在學習上要永不滿足。要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處生死海,去教化眾生,行菩薩道。他引導六千青年比丘,從事利他的普賢行,向印度的南部宣傳大乘佛教。在福城(孟加拉灣西岸)的大塔寺開講《普照德界經》。這裏的居民多數是龍族,文殊的傳教,使龍王、龍子、龍女,歸信了佛教。文殊行的歷史功績,開辟了大乘佛教的根據地。後來的龍樹在這裏讀了許多大乘佛經,經過整理,使之流傳於世。善財童子在大塔寺聽了文殊的說法,發菩提心,立誌學習大乘佛教的普賢行。


  文殊指導他求見善知識,進行參學,是入普賢行的不二門,這就是著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圓覺經》裏,文殊是發起人。他第壹個發問,如來本起因行,為全經的開端。《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生病,釋迦牟尼派壹個大型的代表團前去慰問,派誰當團長?派舍利弗等十六弟子,個個都不敢承當,都說自己曾被維摩詰呵斥過,派彌勒等大菩薩,他們也是不能堪任,都說自己挨過維摩詰的批評,最後終於派出以文殊為首的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的龐大代表團,承佛委托,到毗耶離城,維摩詰宅舍,前來問候。壹部《維摩詰經》,基本上是文殊和維摩詰之間的對話。

  《楞嚴經》以阿難遭到摩登伽女大幻術,攝人淫席,將毀戒體,佛派文殊前往救護,將阿難,摩登伽女二人帶回佛所,佛對阿難進行教育,是為本經發起的原由。《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入無量義處三昧,放眉間白毫相光,照遍東方百千萬億佛前,彌勒對此不甚理解,請示文殊,以何因緣佛出此瑞相?文殊答復說: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降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欲令眾生鹹得聞知壹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文殊的話發起了釋迦演說斯經。

  壹行三昧:文殊是以修壹行三昧著稱於世的。有壹次他問佛:什麽叫壹行三昧?佛答:法界壹相,系緣法界,是名壹行三昧。壹行三昧的要點,是在觀察事物時,要從規律或法則的總體上著眼,不是就事論事的去分別它的差別相,如此才能居高臨下,高屋建瓴。如何修壹行三昧?第壹,要從善知識處,聽聞般若波羅密,對事物的總相有壹個深入理解,這樣的人才能從事物的千差萬別中,發現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對待真理,還要做到,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第二,要在壹個安靜的地方,排除種種私心雜念,收攝心猿意馬,於壹切事物,不產生混亂的思緒,不去追逐塵境。第三,在凈化思想的基礎上,系心壹佛,專持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壹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念壹佛功德無量無邊,亦如無量諸佛功德無二。這壹不可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壹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壹行三昧,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又有壹次,佛教文殊入不思議解脫三昧。文殊回答:“我即不思議,雲何更入不思議也。”這裏的不思議,是教人們不要舍本逐末,在事物的差別相上打轉轉。唯有據事物的總相,才能明察壹切差別相。


文殊菩萨正面

铜雕文殊菩萨彩绘佛像


  不二法門:文殊是大乘空義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義特點,是不著空不執有的“不二法門。”“不二”與“無二”離空有二邊的含義相同。文殊的這壹思想,集中反映在《維摩經》《思益梵天所問經》裏,《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維摩詰問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薩,如何入不二法門,法自在等菩薩皆以二說明不二。最後維摩詰問文殊,文殊答說:“如我意者,於壹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文殊答完,反問維摩詰什麽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此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嘆曰:“奇哉奇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引文俱見《維摩詰所問經》卷中。《思益梵天所問經·菩薩無二品》文殊認為無二是指壹切法性沒有二相,接著他給二與不二這兩個概念,下了嚴格的定義,什麽叫二?凡夫貪著我故,分別二耳。什麽叫不二?雖種種分別為二,然實際無有二相。這裏文殊清楚地指出二是分別的核心,是指著我。無我即無分別,不二的境界則坦露現前。從此出發文殊答復梵天壹些重要問題。什麽是修道?答不分別是法是非法,離於二相,名為修道。什麽叫道?是壹切法不可得,名為道。道不能令人離生死至涅槃,不離不至,名為聖道。什麽叫解脫?答言不壞縛著。什麽叫得度?答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什麽叫漏盡?答言:若有所盡,不名漏盡,知諸漏空相,名為漏盡。什麽叫涅槃?涅槃無來處,無去處,不可得至。實際上文殊的不二法門,是離二邊的即有而無,即無而有,亦有亦無的中道觀。如善現問出世間法,文殊答曰:“我覓世間相了不可得,子欲誰出?貪嗔癡,即平等法界,我於是中非已出離,非未出離。若出不出,則墮二見。文殊的離二邊中道思想,為後來的龍樹及中國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則。

  有關文殊的傳說:大乘佛經的人物有兩個特點,壹、在時間上通三世,對壹個人的研究,要從三世的角度上來考慮。二、在空間上遍十方,要將他方世界與娑婆世界結合起來探討。對文殊的研究,亦不能離開這壹原則。關於文殊的傳說約有以下幾種:

  《首楞嚴三昧經》佛告迦葉: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於此南方,過十萬國土,有國名平,地平如掌。有佛名龍樹上如來,於彼國土,得無上覺,即今文殊也。這壹傳說,可能與《華嚴經入法界品》文殊去南印度龍族地區開辟大乘佛教根據地有關。《處胎經》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文殊自稱在過去世,他曾是釋迦的老師,因為壹個世界裏,只能有壹個法王,所以這位老師也只有權居他的弟子之下。《央掘經》說:北方常喜國,現今有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

  《悲華經》說:“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第三王子,名曰王眾,於寶藏佛所發菩提心,願於來世,行菩薩道,無有期限,莊嚴佛剎,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為壹佛剎,大寶填廁,又無惡能,及諸女人,及其名字,亦無聲聞、辟支佛。壹生菩薩,充滿其間。佛號為文殊師利。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曰清凈無垢寶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普現如來。值得註意的是文殊佛土,是壹個統壹的大佛國。到那時將消除壹切佛國之間的差別。由菩薩上首的文殊,彼時將為諸佛之上首了。

  《華嚴經》說:東方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菩薩名金色,其佛名不動智,文殊大士,將十萬菩薩,從彼而來。《文殊般若泥洹經》說:文殊住三昧力,能於十方世界,化現諸形,教化眾生,偈雲:“文殊大菩薩,不舍大悲法,變身為異道,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兒叢,遊戲於聚落。或作貧窮人,衰容為老病,及現饑寒苦,四方而求乞。令人發壹施,與滿壹切願。令發信心已,為說波羅密。”

  《寶藏陀羅尼經》佛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後,於南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此五頂山,即我國山西五臺縣的五臺山。當漢明帝時佛法初來,攝摩騰、竺法蘭、以天眼通,看文殊菩薩住於此山,奏帝建寺於靈鷲峰,即今大顯通寺。自此以後,五臺山即為文殊道場。又《華嚴經》說:東北方有處清涼山:“往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壹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相关链接----公司简介:

      福建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占地30亩,座落于东海之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专门承办国内外名山胜迹、宗教寺庙、道观的铜佛像、铜神像设计、施工、安装一条龙服务。

相关链接:

       本公司首席设计师任金鹏,是知名佛教造像工艺师,在继承传统雕塑工艺,吸收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引进台湾、日本等造像、贴金工艺,依《造像度量经》,辅以佛理为指导。多年来,公司全体员工诚心雕塑,仗佛力加持,始终不违佛意,不负佛恩,所造诸佛菩萨圣像,皆如法如仪,皆相好庄严,栩栩如生,让赡礼者生欢喜心和恭敬心!

      大庄严人以“弘扬佛教爱心,创建名牌精品”为宗旨,在祖辈影响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家实力雄厚,质量上乘之佛像制造企业、追求精致完美为目标,注重商标品牌建设。

      热切欢迎海内外高僧、信徒洽谈定制或现场加工,诚信为本。奉佛道德、功德无量。1556093210638971.png

cache
Processed in 0.01151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