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Product displa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名称:大庄严铜佛像厂

联系人: 任金鹏

业务电话:18250538888

邮箱:88314111@qq.com

网址:http://www.tongfoxiang.net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前沁木材加工区

新闻资讯

釋迦牟尼是如何成佛的?佛經是他的著作嗎?

2019-07-21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姓喬答摩,名悉達多。古印度釋迦族人,故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成道後,稱為佛陀,略稱為佛。佛陀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譯。翻成中國話就是覺者。依佛教的定義,佛是壹個“正覺、等覺、無上覺”三覺圓滿的人。即是說,佛不但自己已經大徹大悟,而且進壹步幫助眾生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他的工作,其程度已無可比擬的了。佛教認為誰達到了這種境界,誰就是佛。佛教主張壹切眾生都有佛性。並且指出:“佛是已經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

  釋迦牟尼未成佛以前是古印度迦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與我國春秋時期的孔子是同時代人。父名凈飯王,母號摩耶,是拘利國的公主。古印度的風俗,婦女懷孕後,必須回娘家生育。摩耶夫人臨產前,就在回娘家途中的藍毗尼園生下了王子悉達多。生後七日,親母去世,姨母摩訶波阇波提,為凈飯王繼後。幼年時代的悉達多是由他的姨母養育的。悉達多王子天資聰慧,相貌端莊,凈飯王對他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希望他繼承王位,建功立業,成為壹個“轉輪王”(統壹天下的君主)。從小紀從各方面對他進行嚴格的教育和培養。不僅讓他向婆羅門大學者學習文學、哲學、算學等等;還讓他跟武士學習兵法與武藝。所以釋迦牟尼不但知識廣博,還善騎射擊劍,堪稱文武雙全,智勇兼備。但悉達多卻不願意成為父親所期望的“轉輪王”。古代印度社會分成四個等級;最高的為婆羅門,是握有祭祀文教大權的僧侶階級;其次是剎帝利,為撐持政治、軍事的國王和武士階級;其次是吠舍,是商人及自由職業者;最下等的是首陀羅,為沒有任何權利的仆役、奴隸等最低層階級。他們之間的社會地位懸殊,界限很嚴。

  悉達多幼年的時候就愛沈思。世間很多現象都引起他的感觸和深思。在他十四歲時,有壹次出城郊遊。看見烈日下的農民光著上身,大汗淋漓,氣喘不息地在耕田;耕牛頸上勒著繩子,皮破血流,還要受農夫的鞭打;犁過的泥土,翻出許多小蟲,鳥雀飛來爭著啄食。而貴族卻以此為樂。他忽然感悟,茫茫世間,便是如此的殘酷悲慘嗎?這時他再無心尋樂,直覺得所見皆苦,觸目驚心,便急轉回宮,思慮著:應該怎樣去救濟他們,讓大家過著合理的生活?他回宮途中又先後遇著了老態龍鐘的老人、輾轉呻吟的病人、親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又聽他的馬夫說這些無常的規律是所有的人都無法擺脫的命運。更深感人生的短暫,人身的危險。促使他思索著壹個問題--如何解脫世界的苦痛。然而父王的權利,他讀過的吠陀舊典,五印新書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陷入無限的感傷和苦惱中,最後在北門外遇見壹個出家的沙門(修道者),從沙門那裏聽到了出家可以解脫“生、老、病、死”的道理,使他肅然起敬,並萌生了出家的念頭。父親凈飯王為斷絕兒子出家的念頭,在悉達多十六歲時就替他完了婚,娶的是鄰國公主耶輸陀羅,後來生下壹子即羅睺羅,並且還為他修築了“寒、暑、溫”三時宮殿。但這些都不能捆住他的心。他只想怎樣才能幫助所有的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二十九歲時,他不顧父王的勸阻,毅然離別妻子,拋棄王位,剃除須發,披著袈裟入深山出家到曠野參訪明師,追求痛苦的解脫和人生的真理,由王子而成了壹個真正的沙門。
铜雕三宝佛之释迦牟尼佛

铜雕三宝佛释迦牟尼佛



  在苦行林中釋迦牟尼日食壹麻壹麥,置艱難困苦而不顧,堅持不懈,經歷六年時間,結果徒勞無獲,即悟苦行無益。於是到尼連禪河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積垢,隨後接受了牧女獻鹿奶的供養,調養身體,恢復了氣力,再到附近的畢缽羅樹下東向跏趺(jiafu,佛教中修行者的坐法,即雙足交盤而坐),端身正念,發大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經過數日數夜(有說四十九天,有說七日七夜)的苦思苦想,在壹個晚上的後半夜,見明星閃耀,內觀緣起法頓感精神境界越升越高,在他的眼前,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障礙已不復存在,也不再受到視力和聽力的限制,心象平鏡壹樣,貪、瞋、癡再也不起於心頭,壹切疑惑全部澄清,豁然覺悟壹切真理,如實知見諸法實相而證成無上正等正覺。從此人們就稱他為佛陀,或稱做佛,意即真理的覺醒,皈依他的信徒稱他為世尊。

  釋迦牟尼成了偉大的佛陀後,過了三七日就開始說法濟生的工作。四十五年中席不暇暖地奔走,足跡踏遍了恒河兩岸,凡是同他接觸過的人無不深受感化而衷心的信仰。到了八十歲,化度眾生已畢而於拘屍那拉城外的婆羅雙樹林入滅(逝世)亦即涅槃。盡管他逝世了,而他壹生慈悲救世的精神卻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每逢農歷四月初八日佛之誕生日、十二月初八日佛之成道日、二月十五日佛之涅槃日,我國佛教徒都要舉行法會來紀念、緬懷這位佛學先祖。我國藏族和傣族地區以及東南亞佛教國家皆將佛誕生、成道、涅槃合並成每年五月月圓日即公歷四月十五日。

  佛陀將他所覺悟的道理說了出來,指示佛教徒怎樣做人與怎樣成佛的方法,這就叫做佛法。但佛雖畢生致力於教化眾生的事業,可教化的形式由於囿於當時印度諸學說皆師師相承,口口相傳的習俗,故壹直限於口頭傳播,沒有形成文字表示出來。佛滅後,其弟子們唯恐佛教教義日久散失,並擔心異說邪見滲入佛法,則有結集之舉。所謂結集,照我國通常解釋,“結集”兩個字含有編輯的意義。但這個字梵文的原意卻是僧眾大會的意思。其儀式略像現時的開會。先招集眾比丘依戒律法組織壹會,會中選假壹人,使登高座,述佛所說,大眾無異議,即算是全休通過,公認為與佛在世所說相符,書之於貝葉而成為正式典籍,用來傳之後世。

  佛滅後三個月他的弟子以摩訶迦葉尊者為首的五百羅漢集於王舍城外的七葉窟中,由多聞第壹的阿難尊者誦出經藏;由持戒第壹的優婆離尊者誦出佛所制的僧團戒律;由摩訶迦葉尊者當時誦出後來又補充結集關於教理的解釋和研究的論著,經全體認可,即形成了佛教的經、律、論三藏。藏的原語是壹種可以盛放東西的竹篋。把經、律、論分為三藏,同我國把經、史、子、集分為四庫差不多的意思。這次結集佛教史上稱為第壹次結集,亦名五百結集。為了使教理保持純潔性,在佛滅後四百年中,共進行了四次結集。這四次結集所產生的佛經,由歷代大德翻譯成各種文字,先後傳播到世界各國,中國翻譯的佛經,壹直流傳到現在,總名叫《大藏經》。現成為世界佛教史上、文化上最有影響和最有價值的文獻。所以佛教徒所學的佛經不是由佛著述的,而是佛親口所說並由他的弟子記誦出來的,是則與佛親著無異。



相关链接:公司介绍

     大庄严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拥有员工100余人公司集创作设计雕塑铸铜安装施工于一体在产品设计艺术造型表面效果方面常年有莆田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做专业指导产品主要涵盖青铜器修复与复制大型城市景观雕塑街头公园小品革命教育基地伟人雕塑寺庙铜佛像道教神像动物雕塑铜钟铜香炉等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为宗旨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创新团队和施工队伍在国内同行中成为佼佼者 



留言评论

欢迎各位网友对本站评论
服务热线 咨询热线 地图
cache
Processed in 0.023776 Second.